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越多越好?
大閘蟹美味無比,有的人特別鐘愛大閘蟹甜美潤滑的蟹膏和鮮美無比的蟹黃,還有一些賣家,則把黃滿膏肥作為自家大閘蟹的賣點。那么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越多,這個大閘蟹就越好嗎?跟隨陽澄湖大閘蟹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~
其實不然,大閘蟹的不同生長階段和周期,大閘蟹體內的蟹黃和蟹膏的比例是有差別的,只有當達到恰當的分量的時候,大閘蟹的口感才會比較的好的。被稱作蟹黃的是大閘蟹的肝胰臟,煮熟后為棕黃色,呈漿質狀;被稱為蟹膏的才是大閘蟹的性腺,其中,雌蟹蟹膏煮熟后橘紅色,呈硬塊狀;雄蟹煮熟后乳白色,呈膠質狀,粘性強。
“六月黃”的性腺未發育的,其體內只見大量蟹黃而沒有蟹膏,當9月份水溫下降時,大閘蟹開始成熟蛻殼,體內性腺逐漸發育。此時蟹黃逐步縮小,蟹膏逐步增大。當蟹黃與蟹膏約各占一半時,色、香、鮮、嫩一應俱全,是品蟹的季節。雌蟹此階段在陰歷9月份;雄蟹性腺晚發育一個月,此階段在陰歷10月份,故品蟹有“九雌十雄”的講究。
隨著性腺進一步發育,到翌年早春,大閘蟹體內性腺發育完善,蟹膏充滿胸腔,而蟹黃體積很小,此時的大閘蟹已失去鮮味。特別是雌蟹,其卵粒已可以區分,嚼之無味,且具沙粒狀感覺,俗稱“起沙”,品質大大下降。因此,大閘蟹的蟹膏并不是越多越好吃。